江浙70吨危废品几经倒手非法流入威县

    浙江、江苏两省共计70吨化工危险废物,辗转多家中介,最终被两位半挂车司机从福建运送至河北。这起重大跨省非法处置危险废弃物案,历经邢台警方3个多月的跨省追捕,日前进入收官阶段。燕赵都市报记者了解到,受污染物处置成本高及中介配送等环节见利忘义等因素影响,跨省污染渐成趋势,经济相对不发达的省份逐渐沦为最终处置地。邢台警方及环保部门呼吁危废品流出地应加大监管力度,同时呼吁国家建立跨省污染责任仲裁机构,以应对类似事件愈演愈烈。

    70吨“无主”化工废物惊现威县

    7月17日,威县公安局环安大队接到群众王某、郭某报警,称二人在福建省福州市华威物流园罗某配货站配了两车货,运至邯郸市鸡泽县交给货主苗某时,苗某以货物不是他要的为由拒绝收货,王某和郭某又联系卖主李某,李某也不要货了,让他们二人自行处理,处理款归他们。

    当询问是什么货物时,王某、郭某称货物气味刺鼻,还不时从车上流下黄色液体,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民警立即赶到他们停车的地方,初步判断为化工危险废物。经邢台市环保局专家抽样鉴定,这些货物为列入国家危险物质名录里的危险废物。经过清点,两车废物共计339桶(塑料桶装废物171桶,铁桶装废物168桶),约70吨。

    威县环安大队立即将案情上报,抽调民警组成专案组,实行专案专办,邢台市公安局领导挂账督办。省公安厅环安总队将此案立为省督办案件,跟踪督导。

    危废品层层转手 最终查明来源

    专案组首先去邯郸市鸡泽县找到收货人苗某,据苗某讲,他是在网上看到李某发布的售货信息后才联系的李某。威县半挂车司机郭某、王某正好运货到福州,在华威物流园配到了运输这批危废品到邯郸的活儿。

    8月4日,专案组赶赴福建,在福建长乐市一小区内将李某成功抓获。原来,李某在老家福建省长乐市农村开了个危废品加工厂,就是对危险废物进行蒸馏加工成半成品再卖。去年年底,他的加工厂被环保部门查封,加工剩下的危废品要处理掉,就在网上发布了信息。直到今年7月,李某才和邯郸鸡泽县苗某联系上,把这批危废品非法处置在河北。李某供述他购进的这批危废品共来自两个供货人。

    紧追货物来源,专案组发现这批货已经过多次转手,通过顺藤摸瓜,警方找到了这批危废品的最终来源,分别是常州人周某、浙江上虞人范某。经审讯,周某交代他出售的危废品是帮该厂客户许某的忙,许某是江苏盐城恒美幕墙材料有限公司的危废主管经理。范某交代他出售的危废品是浙江台州人倪某联系的,是从浙江湖州石淙镇某公司拉的。

    目前,6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相关调查亦在紧锣密鼓进行。

    跨省污染渐成趋势 建议国家设仲裁机构

    “在威县,这已经是第二起,在邢台,这算第三起。”11月27日上午,在邢台市公安局新闻发布会上,邢台市公安局环安支队长唐利民告诉燕赵都市报记者,3起跨省污染案件有一些相似点,大部分危废物品流出地均为南方省份,主要是化工、医药等企业,以物流的方式,经层层中介转手,少则五六次,多则十几次,最终跨多省转移出去。

    究其原因,不外乎成本和规避风险两个因素。已经成功侦破两起案件的威县公安局环安大队大队长高海臣向燕赵都市报记者介绍,化工企业产生的危险废品,必须交由有资质的处置企业来处理,在南方每吨危废品的处理费用在3000元至4000元,如果通过物流转移,每吨的运费仅270元左右,中间巨大的利益差成了当地许多污染企业选择转移的主要考量因素。此外,如果在本省处置,很容易暴露企业身份,所以选择跨省,越远越好,给警方查处带来很大障碍。“由于污染物处置成本高,一些企业和人员就通过物流等形式,将各种污染物进行跨地区倾倒,规避污染物规范化处置要求,来谋取巨大经济利益。再加上中间流通环节均感到有利可图,所以跨省污染渐成趋势。”唐利民说。

    如何应对这种趋势,高海臣认为危废品流出地应加大对类似企业的打击和监管力度,“许多省份尚未建立环安警察队伍,仅靠行政处罚,难以奏效”。

    有业内人士则认为,环境指标已经列为各级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主要内容,但是难以涵盖跨省环境保护。行政管辖,固然守土有责,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囿于一隅、只顾自己,这样就会导致“跨界污染”久拖不决、愈演愈烈,最终埋单的还是大家。鉴于这种局面,建议国家设立跨省污染责任仲裁机构,制定赔偿制度和处罚制度。